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笔下文学 文学评论内容页

【流年·河山】“走马”万峰林(征文·散文)

2023-04-07 20:02:32 原创 文学评论 手机版
我览万峰林,俨然“走马”客。

  万峰林,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境内。去万峰林,在今年的三月九日。我游览万峰林,主要是坐观光车和游船,车上船上赏景,犹如“走马观花”。

  唐朝诗人孟郊有诗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他是写自己登科后,洋洋得意,乘着快马,在长安城疾驰,一日之内,便看尽了长安城里的所有花卉。我的“走马”,却是在做了多年闲云野鹤的古稀之年,一日游览万峰林。

  真的是游览,坐着观光车在半山腰游,在峡谷里游;坐着游船,在湖里游。游而览之,走马观花,匆匆过客,匆匆游览,只是看了皮毛,与“看尽”相去甚远。

  虽说皮毛之览,却也收获匪浅。

  观光车疾行山腰,人在车中,美好风光,尽收眼底。远山青黛,峰峦列阵,座座近山,兀然孤立,峡谷田园,阡陌纵横,油菜花黄。移动画卷,连绵不绝,前后相继,匆匆掠过。移动之快,自然快过“走马”。

  却也并不是一直疾行。每到一处观景台,观光车就停下来,让游客赏景。每一处观景台,都可以俯瞰到一段好景致。

  立足甲观景台,可见油菜花盛开的阡陌之间,一座座平地而起的馒头山,犹如一尊尊罗汉,端坐修禅。

  立足乙观景台,又见罗汉山峰之间,油菜花地之上,三两村落,屋舍俨然,宛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立足丙观景台,可见一大片油菜花地,组合成八卦图,镶嵌在群峰之间。群峰与油菜花,组合成一幅造型独特,色彩绚烂,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田园画。

  立足丁处观景台,可见一大片油菜花地之间,金黄的油菜花,拼接成一个大大的“福”字。大大的金黄色的“福”字,横卧于谷底,仰面向青天,赐予周围群峰、附近村落以及当地人以莫大的福气,也赐予所有远道而来的游客以莫大的福气。

  立足戊处观景台,向两端遥望,群峰染黛,夹峙峡谷,峡谷田园,油菜花黄,村居散落,宛若长河,向两端铺展,直达天际。

  立足己处观景台,可见一条小河,犹如玉带,曲折迤逦,缠绕在群峰与阡陌之间,群山有了小河,便有了灵气,田园有了小河,便滋润了蓬勃生机。

  三百六十多年前,徐霞客曾到过万峰林,赞叹“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三百六十年后,我到万峰林,在半山腰远望群峰,俯瞰峡谷,深有同感,同感之外,又觉得今天的万峰林,在峡谷田园遍地油菜花的衬托下,宏大壮阔的气势,又平添妩媚艳丽。

  坐观光车在峡谷田园和山乡村落里穿行,完全是走车观景,有另一番观感。

  群峰怀抱里,观光车依次穿过耳寨、鱼陇、乐立等乡村,穿过一片片田园,一段段田坝,一湾湾河水。乡村宁静,乡人恬静,田园里的油菜花香,一阵阵扑面而来。淳朴而又充满诗情,恬淡而又充满画意,宛如一幅幅布依族织锦。

  车行至纳灰村一带,一座座馒头山,在油菜花田里,错落有致,拔地耸立,仿若一尊尊罗汉,雄健挺拔,默然修行。坐在观光车里,清风拂面,一边欣赏山水田园风光,一边呼吸着新鲜而充满乡土气息的空气,恍若仙游。

  苏轼年轻的时候,曾写过一首《江上看山》,其中有诗句曰:“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这两句诗,用来形容我坐船游览万峰湖的观感,再恰切不过。湖里乘船,看万峰林,犹如移动镜头里看山河,移动画卷赏风光,两岸群峰和岛屿,随着游船的移动,倏忽之间,一一掠过。

  万峰湖,是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天生桥高坝电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淡水湖。这个淡水湖,水源,自然来源于万峰林。实用功能,自然是发电。一湾湖水,储蓄于万峰石林,犹如嵌入一颗巨型碧玉,自然连带产生了审美功能。

  万峰成林,环抱湖水,湖光潋滟,烟波浩渺。远山青黛,近山葱茏,山影倒映湖水,静影沉璧。山水相依,山因水而秀美,水凭山而幽邈。

  湖面随山势而曲折婉转,宽窄变幻,游船耕浪犁波,亦随山势而迤逦前行。

  行到宽处,湖水浩淼,碧毡辽阔。峰峦叠嶂,躲得远远的,身形矬小许多。恍然之间,顿觉自己亦渺小如芥。

  行到窄处,两座山峰,隔岸对峙。船过其中,从视觉感官而言,犹如三十多年前,我坐船穿越三峡之瞿塘峡。差距只在:瞿塘峡两岸高山,壁立耸峙,嵯峨险峻。礁石杂沓,水流湍急,船行其中,疾水冲撞行船,船身颤动,哐哐作响,人在船上,由不得不紧张兮兮;而船行此处,两岸山峰,犹如大馒头,秀气许多,水面淡静,平稳如常,人在船上,气定神闲。

  有一段岸边石壁,水面之上,约三米高左右,皆垩白色,大概是湖水水位最高时的水平线。这一截石貌,皆疙疙瘩瘩的钟乳石。最高水平线之上,多泥凼石林地貌。据查,泥凼石林景观,形成于古生代,是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随着地壳的运动,不断变化和挤压,石岩从海底隆起。经千百万年的雨水冲刷和风化,夹杂泥沙的部分,一点点剥落,没有泥沙的部分,则保留了下来。约在二百万年前,形成了千奇百怪拔地而起的石林。远望去,石峰、石柱、石笋、石剑、石锥、石芽,奇形怪状,挨挨挤挤,根根直立,或侧斜层叠。莽莽森森,宛若石林。颜色多元,有黑黢黢者,有棕色者,有铁锈色,有紫红色,有灰色,深深浅浅,浓浓淡淡,交互融合。这种岩溶地貌,鬼斧神工,造物主随意揉捏涂抹,却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一尊四方山峰,兀然矗立,山巅之上,一群哥特式尖顶建筑群,犹如德国慕尼黑西南阿尔卑斯山麓的天鹅城堡,巍然耸立。斜阳照耀之下,更有质感,犹显气势宏伟,巍峨气派。据说,那是一座大酒店。这群建筑的设计者,将自然山水之美和哥特式建筑之美融为一体,很有审美眼光。许多游客,都捧着手机或者端着相机,拍下了它壮美的姿态。

   我自然也不例外。

  一边拍摄,一边想起2017年春天我在瑞士琉森湖畔某小旅馆居住一夜的情景。傍晚,凭窗而望,群山蜂拥,烟波浩淼,斜阳余晖照耀之下,山岩辉煌,湖水洒金,自己的灵魂,仿佛化作一只鸥鸟,飞翔在山水之间。人在异乡,仿若回归心灵故乡。便想,我若能在这座大酒店里住上一宿,也许还会有那种感觉呢。只可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福享受。

  又一想,坐游船浮游于湖水之上,尽览万峰林和万峰湖景色,不比“走马”更快吗?不更如一只鸥鸟,飞翔在秀美山水之间吗?如此一想,心思顿安。

  不仅仅是“走马”观景,也对人文历史略有了解。

  观光车拉着我们,驰行在峡谷田园里的时候,一路上,车上音响不停播放,介绍沿途风光,某一处村落特色,帮助走车观景的游客加深印象。只可惜,车行速度快,风景倏忽而过,声音倏忽而逝,记住的,寥寥无几。有几个人名,却记住了,他们都是兴义市的历史名人。

  旅游回来,网上一一查找,都是显赫人物。

  一个叫何应钦,辛亥革命之前,留学日本,辛亥革命爆发后,即回国参加沪军,不久,又任黄埔军校总教官。抗战时期,曾当过中国远征军参谋总长,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参与指挥中国远征军的第二次入缅作战,又曾担任民国政府的军事委员会参谋长,1945年,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的投降书——因此被称为“受降总司令”。

  一个叫王文华,在蔡锷领导的护国讨袁战争中,曾担任护国军左翼司令,后又被孙中山的国民政府任命为黔军总司令。

  刘显潜,曾是民国早期的陆军中将,贵州游击军总司令。刘显世,刘显潜的堂弟,曾当过贵州省长,川滇黔三省护国联军副总司令。

  在观光车上,听到这几个名字,便想,这么偏远的大山里,何以会出现这么些叱咤历史的风云人物?

  乍一想,大山深处,多出尚武之人,以上这些人,行伍出身,戎马倥偬,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仅靠一身武艺,没有过人的学识和才华,是根本不可能如此出人头地的。

  再仔细一查,何应钦,曾两次留学日本。在日本,接受民主自由新思想的熏陶和军事教育。王文华,曾是贵州通省公立中学高材生,上学期间,就接受并大力宣传民主自由新思想,后又注籍于美国三藩市,在那里加入“同盟会”。刘显潜和刘显世,年轻时也都学有所成,而且,清末民初,都有清醒而符合时代潮流的政治意识,旗帜鲜明地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

  无论人类历史是如何的曲折回环,但最终,历史还是青睐具有超前意识并为改变旧世界而不懈奋斗的人。这四个人,虽然都不是完人,但他们在国家大动荡大变革的关键时刻,都自觉拥抱民主自由新思想,并为摧毁帝制而奋勇搏击,成为领军人物之一。他们能在清末民初千千万万普通民众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成为可圈可点的历史风云人物,这一点,尤为重要。

  当然,万峰林的雄奇壮丽,山水田园的朴素而旖旎,也植入了他们敢打敢拼的人文基因。

  无论何处,某一地域,出现推动历史前进的著名人物,就会使当地人文底蕴厚重许多。兴义万峰林,也是如此。因为何应钦、王文华、刘显潜和刘显世二位兄弟等人,其人文底蕴,增厚不少。

  在黔西南万峰林景区,坐车观景,乘船赏景,虽说犹如“走马观花”,却也收获颇丰,不虚此行呢。

  2023年4月5日星期三早晨初稿

《【流年·河山】“走马”万峰林(征文·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