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笔下文学 文学评论内容页

龙吟山川(散文)

2023-02-06 20:28:27 原创 文学评论 手机版
注定2023年是个吉祥年!新冠疫情整整折腾我们三年,总算是被我们赶跑了,老话说“大疫不过三,过三抱金砖”,2023华夏儿女单等鸿运当头了,2023又逢双春,俗语“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这话听着就耳根发热,黄土也能变成金哩,再者,春节上赶着和元旦一起来玩元月、闹红火了,咋不让人心猫挠似的。

  老板心情大好,年会上郑重宣布放年假半个月,不等聚餐结束,我便溜出餐厅打包行李,迫不及待往老家赶。老家有爹有娘,有温暖如春的窑洞热炕,有儿时的伙伴,有永远也忘不了、吃不俗的年夜饭……有这有那,海了去啦。跳出了钢筋混凝土的世界,触摸大自然柔柔的内核,在宁静的村庄里远离喧哗,远离烦恼,远离周而复始的工作,悠闲地消磨着时光,心情十分舒展。

  表妹风疾火燎地闯来,非要我去看村锣鼓队排练节目。我不忍拒绝表妹的好意,梳洗一番,跟着表妹往文化活动中心走去。

  水泥路两旁翠柏如夏,路面干净平坦,透过树枝缝隙,冬日洒下斑斑驳驳阳光,远山顶上未消融的白雪闪闪发亮,与湛蓝的天空相辉映,一片清明宁静,路旁形态各异的水泥花坛里,嫩黄的腊梅花开的自由自在,干净顺从,没有倦意,没有亢奋,没有屈辱和得意,一如此时的我。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日子如火红的石榴花般越过越旺。俺村成立了秧歌队,威风锣鼓队。农闲时刻,冷不丁会在那条巷子里呼啦啦窜出一大群红衣绿裤的俊男靓女来,或歌或舞,或吹或打。一到夜晚,村东载歌载舞,村西锣鼓喧天,村中央大戏台上梆子打得又响又急,大叔大妈本土韵味的山西梆子引来阵阵叫好声。

  老远,传来了震天的锣鼓声,如雷贯耳。等我和表妹近前,天天见面的那些朴实的农民个个头扎英雄结,身披古战袍,脚蹬皂布鞋,胸挎鲜红大鼓,手执红头鼓锤,成了威风凛凛的勇士。五十六个人、五十六面大鼓在“鼓头”三和叔的指挥下,阵容整齐,动作一统,煞是威武。

  鼓,是击奏膜鸣乐器,源于中原,用于诗、乐、舞以及劳动、祭祀、战争和庆典之中。从秦汉至今源远流长。《荀子·礼论》记载,“钟鼓管磬琴瑟竽苼,所以养耳也”。《诗经·唐风·山有枢》云“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而以“鼓”造词造句的词语如“鼓舞、鼓励、鼓动、鼓吹、鼓掌、鼓琴”等数不胜数,足以见得华夏民族喜鼓、爱鼓、好鼓。而鼓手更是百里挑一,好的鼓手要具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演艺技能,风吹不动雨打不摇的定性以及粗犷豪放,剽悍威武的气质。鼓在战场上是军魂,在庆典或祭祀时是焦点,在激烈对抗时是号令。随着鼓手舞动鼓槌,鼓声或高或低,或急或缓、或激昂、或低沉、或明快、或暗涩,人们踏着鼓点,或聚或散,或合或分,或喜或怒、或进或退,一切皆在鼓手掌控之中。

  “鼓头”三和叔是俺们这道川闻名的鼓手,年近五十,虎背熊腰,目光炯炯。只见三和叔脚踩马步,腰裹红巾,身前置高及三尺,直径两米一面大鼓,一副特制的鼓槌在他手中时而如蜻蜓点水,时而似猛虎下山,时而如彩蝶翻飞,时而像蛟龙出海,鼓声时而像万钧雷霆,时而像清泉如渊,他主打,其他鼓手主和。五十六个鼓手演绎着中国农民勤劳朴实,生生不息的壮丽史篇。

  随着一声尖利的口哨,擂到酣处,鼓手进入忘我境界,把心中所思、所想、所念、所盼,全部表达在鼓点上,鼓槌上下翻飞,鼓声起伏相间,张弛结合,悲壮时神色凝重,举止庄严,鼓声郁闷迟缓,锤锤颤人心寰;喜悦时眉飞色舞,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鼓声如雨打芭蕉,声声锐耳;激奋时血脉贲张,情绪蓬勃,鼓声如霹雳震天动地,惊心动魄。鼓手们将队形一顺儿摆开。前进后退,左开右合,人鼓合一,鼓随人动,影随声飘,鼓手和着鼓声呼嚎呐喊如龙吟虎啸,及至面红耳赤、声嘶力竭。大山深处回荡着高亢激扬、摧古拉朽之音。

  我被这朴醇浓郁的欢乐放纵震懵了。这群强悍恣意、淋漓尽致地渲泄激情的忘我忘情地镭打着身前的大鼓的村民,展示在我面前的分明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贫瘠的山谷,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太久的压抑、羁绊。他们以独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期盼,以击鼓表达自己的心愿,他们苦亦击鼓,乐亦击鼓,祖祖辈辈和着鼓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守候在深深的山谷之间,执拗地与自己的命运抗衡。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挣脱冲破了重重阻碍和一切因袭重负的束缚,站起来,富起来,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鼓已罢。我仍呆若木鸡,久久回不过神来。

   三和叔摘下英雄结,仰脖灌下一瓢冷水,擦着满头汗珠朝我走来:“小妮花(我的小名),你是大城市人,看看咱这势道咋吔?”

  我连连点头,三和叔笑了,笑的满脸是花:“今年是兔年,是大吉之年,三年的疫情可把俺们憋屈坏了,眼下总算是放开了,接到乡里通知,让咱村秧歌队和锣鼓队到市里参加元宵节文艺大汇演,高兴的我几天睡不着觉。这些年来,咱村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通了水泥路,盖起薪排房,村里村外粮食满囤,山上山下牛羊成群,咱农民的生活更是祖辈们不敢想象。”

  “种粮不交税了,国家连年还给补贴,咱村有种植纯天然蔬菜专业户,有无公害果林专业合作社,有养殖肉鸡肉兔的龙头企业,村委有钱了,孩们念书不交钱了,考上大学村里还给奖励哩。”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生活是越来越快活了,人是越活越年轻了,以前眼红城里人拿着小本本领粮看病领工资,如今咱农民兜里也鼓鼓囊囊装满了红丹丹的小本本,什么医疗卡,低保证、养老保险……也不知道到底有几个,你说,咱村里人和你们城里人还有什么差别?”

  “全村人都早已脱贫,咱村现在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来体验乡村生活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不怕露富,我家开的农家乐年年小十万收入哩,今年争取收入超过十万。”

  “旧房改造国家给补贴,连你们城里人叫作卫生间咱老农民叫茅房粪坑改造也有补贴哩。”

  “嘿嘿”“哈哈”“呵呵”……

  鼓手们渐渐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给我叙说着村里的变化。三和叔喜形于色,舒心地吐出一口气,“村里人不会说话,就打鼓吧,我天天领着老少爷们走村串乡,一来与邻村斗鼓争霸,二来正月天耍红火闹热闹是咱这道川的传统,今天我领着大伙再排练一阵,两天不闹大伙手痒痒哩。咱老农民不会说不会唱,只会擂鼓表达咱们的心意。”

  望着三和叔和大家写满笑意的面容,倾听着乡亲们实实在在的心语,我深切感触到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实惠。山川里的黄土是深厚寂静的,这里的村民更如黄土般忠厚朴素,因了这雄壮的鼓声,这里的农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香火不断,他们的肠是直的,心是实的,他们不会花言巧语,更厌恶雾里看花,他们沿袭着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耿直一如这一面面大鼓,只有实打实地去敲去擂,才会发出阵阵轰鸣,只有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带来的幸福,他们才会把爱戴和拥护由衷地刻在脸上。他们用这结结实实的鼓声、鼓韵表达他们喜悦之情,用村里人特有的演技讴歌我们可爱的祖国和美丽的家园,用舞动的鼓槌书写着希望长治久安、风调雨顺的期盼。我就想,元宵节那天,全中华儿女同时将身前的大鼓擂响,那该是何等的壮观,那该是何等的阵势!那情那景定会让世界震撼,让宇宙战栗!我定定神,说:“三和叔,我请求参加您的锣鼓队!”

  葵卯年正月十二

  

  

  

  

《龙吟山川(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