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文学市场 心情散文内容页

小偷(散文)

2025-06-26 18:05:49 原创 心情散文 手机版
小偷

  文/闰土

  

  小偷,一般农村人都叫贼,有时也不管年龄大小,都叫它贼娃子。

  小偷也好、贼娃子也罢,不知怎么阴差阳错,有一天我突然想起要写小偷。当然,写他们并不是为了歌颂、赞扬,而是想贬低、讽刺、批判他们,用笔去伸张正义,抒发我内心的感慨。

  我对小偷深恶痛绝,可以说恨之入骨。我和小偷打交道的次数,可不是一次两次、三次五次。我不但和本地小偷有过交集,也和外地小偷打过不少交道。他们偷走我的东西,有些损失是用金钱无法弥补的。

  我早就知道“小偷”这个名词。第一次亲眼见到小偷偷来的东西,那是在我上中学的时候。那天上午放学后,我上街道吃饭,突然发现派出所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怀着好奇心,我跑过去一看,派出所大院里摆满了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一打听才知道,派出所抓了一个小偷,正在展览从他家搜出的赃物。展现在眼前的东西五花八门,大到装水的大瓮,小到钳子、启子,整整摆满了半个院子。要是放在现在,这些东西几乎全是垃圾。

  人们议论纷纷,咒骂声不断,还有些人在现场认出了自家被偷的东西。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我凭着小巧玲珑的身形,一弯腰就钻进了人群。看着这些东西,我内心震动,在心里暗骂:这可恶的东西,打死都不为过!院子里的这些东西,大大小小能装满三四架子车。

  从那以后,“小偷”这个概念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我恨透了这些手脚不干净的恶贼。我也清楚,那时人们生活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连糠菜粗粮都填不饱肚子。常言道:“灾荒生盗贼。”意思是越是灾荒之年,盗贼就越多。

  晚上回家,我给父母说起上午在派出所看到的赃物。父亲对我说:“这小偷就是坏,前几天还偷走了你三爷家的一只羊和半袋粮食。”父亲又讲:“听说有个小偷,儿子不小心打破了家里盛水的小瓮,媳妇正骂儿子,他却说‘别骂了,打了一个小的,晚上我给咱拿一个大的’。”果然,天亮前,这小偷不知从哪里扛回一个偷来的大瓮,放在了家里。

  每逢街上赶集、逢会,尤其是每年过年前,总有不少人惊呼钱被小偷偷走了。还有一次,我在县医院看病,看到一个人坐在地上大哭大叫。原来,他借来给老婆做手术的一千元救命钱,被小偷偷走了。一大群人围了过来,恰巧院长路过这里,问明情况,赶忙让人扶起那人,叫来主治医生,并签了字免去这次手术费。这人激动得当场给院长跪下磕头。

  小偷让我厌恶至极。记得有一次,我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上午放学回家,发现上房门开着。他以为奶奶走亲戚回来了,进去却发现一个小伙子正在翻箱倒柜,大柜被打开,衣服扔了一地。那小伙子看见我儿子回来,瞪了一眼,撒腿就跑。我儿子吓坏了,双腿直打颤。万幸的是,那小偷没有伤害他,等我们和老母亲回来查看,发现也没丢什么东西——原来那小偷是来找钱的,可惜老人家没什么钱可偷。

  后来我给厂子跑采购、搞推销,坐过不少短途汽车、长途汽车和火车,也见过形形色色的小偷。他们有男有女,多数是两人以上结伙作案,肆意行窃,扰乱社会秩序。时间久了,我也见得多了,也时不时目睹他们行窃的场景。有一次坐火车,门口人挤人,我看到一个窃贼正在偷一位上了年纪的农民。我一着急,在那农民胳膊上重重拍了一下。可那农民没反应过来,窃贼却狠狠瞪了我一眼,还向同伙使了个眼色。我这才明白,他们这是在向我施压。这伙人共三个,偷完钱就下车溜走了。等他们走后,我赶紧告诉那位农民,他惊出一身冷汗。幸好,他上车前把钱分三个地方放着,只丢了一处,其他两处安然无恙。

  说实话,常年在外,我最警惕的就是小偷,我防范意识也还算高。但人常说:“猴子都有打盹的时候。”我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一次出差,我困得直打瞌睡,双手紧紧抱着手提包。不知什么时候,上来两个人,非要我旁边的人让座。我心里直发怵,包抱得更紧了,可这反而让小偷看出了端倪,认定包里装着钱,便死死围住我。后来我迷迷糊糊的,等反应过来,发现手提包已经被割破。好在包里没有钱,只有珍贵的发票和收货单据,小偷一无所获,懊恼地离开了。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这话一点不假。后来去大城市出差,我都会带上一两个装过化肥的大袋子。上长途汽车或火车前,把所有东西,不管贵重与否,连同衣服一股脑塞进袋子,扎好口放在货架上。等下车后,再找个偏僻地方换装。为此,我还特意买了个能塞进化肥袋的小皮箱,专门装贵重物品。

  一般上车前,我把自己打扮成土里土气的农民工,就为了避开小偷的注意。没想到,这招还真灵,成功骗过了不少小偷。有一次在招待所,我跟一位出差的同事说起这事儿,他直夸我聪明、厉害,还能想出这个绝招。我想,你小偷有你的三三见九,我出差有我二五一十。

  我还丢过一次发票,也是因为一时疏忽。那次小偷偷的钱不多,但关键是盖了章的增值税发票丢了,害得我花钱登报申请作废。所以,我对小偷恨到了极点,气得真想抓住他们千刀万剐。

  记得有一次坐车,大家闲聊时说起小偷。一位乘客讲,他知道有个村子,几乎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是小偷。这些人晚上聚在一起,谈论当天的偷盗“成果”,还交流经验,他们丝毫不觉得羞耻,反而引以为荣。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这个村有个外号叫“窃村”。这些贼眉鼠眼的人,专挑农村妇女和老实巴交的农民下手,得手后就逃之夭夭。

  那阵摩托车刚流行的时候,据说在一次乡村古会上,一天就丢了五辆。派出所也拿他们没办法。有个人刚停下摩托车,走出去没多远和熟人说了几句话,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摩托车被人偷走了。

  我常常想不明白,世间行当那么多,为什么非要做贼,不劳而获?你难道就没想过,自己得手了,被偷的人会陷入怎样的困境?更何况,有些钱是救命钱,一偷可能就毁了别人的性命。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手机支付普及,人们出门很少带现金,就连超市买菜的三五元都用微信支付。加之现在到处都装了监控,过去以偷盗为主的人没了“生意”,不少上了年纪的窃贼也金盆洗手。社会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几乎看不到小偷的踪影了。

  小偷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过去历史的一段印记。

  (原创首发)

《小偷(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同学之情,万古流芳(散文)
  • 宗祠联话(散文)
  • 艾草拾忆(散文)
  • 鸭子花盛开的季节(散文)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散文)
  • 保康宁医者心(散文)
  • 疙瘩熟(散文)
  • 狮头里的生活慢调(散文)
  • 梦中的眼睛(散文)
  • 塞维利亚的浪漫之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