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国又清明(散文)
公元二零二五年清明前夕,跟随“乡村振兴老区行”的脚步,我们踏上革命老区洋湖高山这块红色的土地。正应了诗人杜牧《清明》的意境,就是没下雨,来到高山村的钟楼山下,青山苍翠,谷风呜鸣,仰面可见倪南山将军亲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矗立山颠,众人沿259级石阶分两......
2025-04-22 10:54:46 -
在昌平遇见“郭靖”(散文)
一的确是因为“郭靖”,我走进了北京昌平的“郭靖全羊馆”。郭靖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射雕三部曲”中唯一贯穿全书的英雄人物。吃着“郭靖”的饭,想着“郭靖”的事,这顿晚饭,太有味道了。饭店的霓虹灯闪着郭靖张弓远射的画面。......
2025-04-22 10:54:40 -
三清山:清逸的山骨与山韵(散文)
清朗,清静,清风,清雅……在中国文化中,“清”字就像是清新剂,似乎有它一切就那么的纯净、透明,有它人们就觉得舒爽、惬意。在江西,竟然有一座山以“三清”为名。它自带婉约的声韵,听起来让人感觉一股清泉流过脑海。很巧,我恰好游览了三清山三次。我知道这三清山的“三清......
2025-04-22 10:54:37 -
浅草寺拾贝(散文)
一刚走进东京浅草寺景区,导游就把我们整个旅游团的人召集到宝藏门东南一棵大树下,指着它说,“这一棵树,是经历了二战美国飞机轰炸幸存下来的古树。至今,每一年的3月10日,许多大阪人,尤其是中小学生,都要聚集到这棵树下,追思战争的惨烈,纪念死者,祈求和平。”我抬头仰望那......
2025-04-20 07:55:12 -
开江(散文)
一开江了,这些天因为天气转暖,江边溜达的人多了起来,特别是临近开江的那几天,从早到晚,人们会涌向江边,仿佛要争着成为第一个发现开江的那个人。网上那些往年开江的视频也在咋咋呼呼地扇动着人心,让人真假难辨,鼓捣着不明就里的人一个劲点赞拱火,也窜拢着人左一趟右一趟......
2025-04-20 07:55:09 -
愚园春韵浓(散文)
一江南四月,美得不似人间!油菜花漫漶金黄水韵,海棠燃烧点点胭脂,紫荆编织梦幻的云朵……正值花香弥漫的时节,我们与南京愚园惊鸿相遇。愚园,又称胡家花园,临近古凤凰台,宋代名为凤台园,之后几易其主,屡毁屡建。一直到清光绪年间,园林被辞官养母的胡恩燮购置。胡恩燮擅长营......
2025-04-20 07:54:56 -
呼唤知己(散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从小,我就教女儿背唐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女儿是爹的心头肉,这不假,我懂女儿,女儿也懂我。可是的可是,生活造就了太多的崩离四射,使人间的真情倍受烤打。所以,尽管说是再美的真情,也会在风雨中摇曳。女儿小的时候,跟我一......
2025-04-20 07:54:50 -
石磨声隆隆 悠悠岁月情(散文)
在我家老院子的后面,有一台石磨的磨片静静地躺在那里,这是近门堂伯母家的石磨,它也是乡间五、六十年代常见的、用来磨面粉的一种工具。石磨是分上下两盘,常被乡人称作阴扇、阳扇。据有关资料记载,石磨是木匠鼻祖鲁班发明的,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它凝结了历史和前......
2025-04-20 07:54:46 -
一次“天价”的网络阅读(散文)
当香饵投下,一直以为的“寻常遇见”,不过是精心编织的大网,而我,刚好入套。我喜欢读佛,只是读,当人生体悟读,当心灵鸡汤读,读它的“空”“无常”“不二”,修自己的平和与清净。并不信仰。谁知,我却在佛前上了一柱三尺的妄香。那天在网上浏览百度,遇见一篇说“虚云法师把《......
2025-04-20 07:54:42 -
惊蛰诵读录(散文)
春季开学,学校创新举措,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素养,鼓励孩子背诵经典古诗文。儿子读一年级,书目为《三字经》。老师给出建议:每天背诵四句,24个字。字数不多,应该没有难度。看到建议时,我作为家长,内心的想法——争取天天背诵,不拔高,但达标。初始,儿子背“人之初,性本善”,读得有......
2025-04-20 07:54:36 -
爆米花桶里的硬币雨(散文)
“砰”,厚重的门传来一声巨响,妻子愤怒地摔门而出,客厅里死一般寂静。整栋居民楼,都像是发生地震。儿子七岁,读一年级,习惯很差。放学,我坐在教师办公室,泡了杯茶,吹开浮沫,慢慢地品着,等儿子放学。铃声响起,学生排队离校,校门口的接送大军如退潮般慢慢散去,儿子尚不见踪影。......
2025-04-20 07:54:23 -
未兑现的一块钱(散文)
奶奶病重时想吃西瓜。那年夏天雨水多,西瓜下市早。母亲牵着我,踩着泥泞的田埂,挨家挨户地问。最后在一户人家的地窖里,用三倍的价钱买来一个青皮西瓜。西瓜上沾着泥,我在井台边洗了又洗,水花溅湿了衣襟。奶奶在竹床上急得直骂:“洗什么洗,快拿来!”她枯瘦的手抓着西瓜,指......
2025-04-20 07:54:19 -
暮色与路灯(散文)
冬天的傍晚,冷风攥着严寒的衣角,四处张狂肆虐。月亮早早地爬上天宇,清冷地挂着,我裹着厚厚的羽绒服,瑟瑟发抖地走在大街上。大街上,没什么人。树枝上的最后几片黄叶,作着最后的挣扎,试图多停留一会儿,终究是徒劳,只能顺着冷风的流动,四处漂泊。拐角处,一个孤零零的身影,守着......
2025-04-20 07:54:08 -
山那边(散文.外一篇)
1、山那边山那边有啥?这是我们孩子们自幼小的时候最关心的一件事。山那边有城市,有乡村,有农田,有老农,有庄户人家男女老少无尽的梦想。孩子们对山那边充满幻想,提起山那边,总是来劲儿。山那边究竟有没有住人,山那边究竟有没有城市和乡村,孩子们最想知道。可是,那时候的......
2025-04-20 07:53:54 -
站在北回归线上(散文)
云南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之地。这里,原名叫“他郞”。在当地的民族语境里,“他郎”即女婿。一个寨子,两个寨子,很多个寨子,怎么能都是女婿呢?境内有一条河曰“阿墨江”,取“墨水成江”之意,遂为墨江。墨江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位置也很特......
2025-04-20 07:53:39 -
老屋的记忆(散文)
在政府打造城市拆迁建设新县城之前,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老屋,想与它见最后一面。推开那扇斑驳的大门,“吱呀”一声,仿佛推开了一段尘封的岁月。门上还留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县政府为我家门上张贴的残缺不全的对联"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下联:"上山下乡干革命"。那时下......
2025-04-20 07:53:25 -
村口的土槐树(散文)
槐树分为土槐和洋槐两种,土槐也叫国槐。国槐树是中国常见树种,生长缓慢,木质细腻坚硬。其花朵虽不可食用,却是名贵中药材。槐树树形优美,适应性强,耐寒耐荫,不仅是城市绿化、公园常见树种,部分古树还承载着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因此深受人们喜爱。我们村口生长着一棵大树......
2025-04-20 07:53:13 -
穂语无声处(散文)
暮春,谷雨时节,在杜鹃鸟的叫声中,阳光渐渐变得热烈,农田里的小麦渐渐染上阳光的淡金色。又过了些日子,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按照顺序悄无声息地从节气的竹竿上溜下来。它揪住麦叶荡秋千,麦叶黄了;它爬到麦穗上跳舞,麦穗黄了;最后青青翠翠的麦秆也黄了。至此,小麦全身......
2025-04-20 07:53:00 -
廉颇不老(散文)
一不知为何?我突然发生“关公大战秦琼”的荒诞想法,我是在从居庸关南关(关沟)的券门(砖砌拱券式)进入城墙最底部的屯兵堡垒的。仿佛听到将领在堡垒里跟守城的兵卒说着什么,通往城墙顶部的台阶是用古老的巨砖铺成,四层巨砖一个台阶,约有五十厘米高度,我只能以墙壁为扶手,费......
2025-04-20 07:52:57 -
静谧古朴的罗驿古村(散文) ——海南环岛之旅七
上网查找澄迈罗驿古村的介绍,看到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宣传语。所以,在游览永庆寺之后,我们就前往罗驿古村。游览罗驿古村落之前,我想不过是一个老点的村庄而已,大概澄迈地方小,没有什么特别的景点,为了吸引游客,想尽办法多方宣传的结果。然而......
2025-04-20 07: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