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新疆南疆的且末县,这是一个座落在天边的小城。曾经的记忆里,那是一个陌生充满着神秘气息的地方。这一次,我是坐16个小时火车,过戈壁、穿天山、越沙漠,路远得超出了预计和想象。如果不是专门去采访,也许,我一生中都极少能有来一趟的机会和想法。规模不大的小城虽小却很新,像一座童话王国。新建的街区、道路、公园、居民楼,还有学校机关医院和经济开发区,几乎都是楼,还有几座高层高耸的高层,散发着浓浓的现代气息。
这里的一切,都是最好的,这不是我说的,而是一直陪着我们的赵主任说的。你看,蓝色的天、天边的云、云朵的颜色,带着云朵一起落下的太阳,是最好的;淳朴待客的民族朋友是最好的,红枣是绿色有机的,面粉是最好的冬小麦,苹果能甜得掉牙,本地的玉石也是最好的……总之一路遇到的谈到的,都是最好的。
开车的买买提师傅也是一样,路平平的、直直的、宽宽的,是最好的。枣甜甜的,树绿绿的,草多多的、玉白白的,是最好的。他孩子的新学校、老婆上班的工厂、爸爸的村庄、妈妈的小院子,甚至是沙海里、公路边的一株树一眼泉,也是最好的。车停在胡杨林景区时,正好跑来一群芦花鸡,一只公鸡带着几只母鸡和十多只小鸡娃,咯咯达达地像迎客的主人。他刚要说,我立即抢着替他说:鸡是最好的!话音未落,我们一车人哄地大笑起来,模仿着他的语调,齐声道:都是最好的!
且末县的大地上,融汇着数千年的古今文明和多样文化,仿佛久远的时光在此凝固,用丰富的古城、文物等实物,记录着自商周以来的历史痕迹,让人瞬间进入时光的隧道。县城现在的建设规模虽然不大,整齐有致又显个性,的确很好,好的说不清有多好。面积不大的城区,干干净净的街面,不昏暗不闪眼的路灯,整齐的绿化树木,一排排规划有序的楼房小区,昆仑山脚、沙漠绿地,身傍车尔臣河,真比大城市要好。态度热情主动向你卖和田玉的商人,满脸高兴、眼神明亮的孩子,给我们倒水端饭说着流利国语的维族小姑娘,迎面而来侧身给人让路的小伙子,见人瞅她顿时满脸绯红的小媳妇,红灯一亮立即刹车的司机,戴着皮帽子总是向你微笑的老人们,好的让人觉得就是童话王国,真是好到了最好的程度。
遇见的当地人,一个一个几乎一样,总把自己的生活和当地的物产说成最好。他们最好的里面,有些是真好,好到让人想不到;也有一、二个并不最好的,他们也一样说好。我们这些外地客人从不当面反对纠正,更不会轻视和嘲笑,甚至更羡慕他们。一个能把自己家乡当成最好的地方、说成最好的人,基本上就是热爱故土的人,值得尊敬的人,一个拥有幸福感最多的人。
如果不是真好,绝不会有这么多天南地北的年轻人,跟着恋人来到这里,一起挖坑引水植树造林,一起合力驱赶沙漠,一起种植红枣大芸,一起开拓荒野,一起苦干多年美丽家园。然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把一条条根须扎入泥土的深处,变成新疆绿洲里别致的胡杨树。
说起这里的好,话题的引头人,自然还是县文旅局的小王副局长。黝黑的脸庞上,透着一份曾经秀气白晰的面孔,略显白发的她曾是黑龙江人,从内地大学一毕业,就跟着在新疆出生长大的恋人,为追求最好的生活一起奔向且末县。如今,她在这里已经最好了十几年,有了家,有了孩子,有了事业,又把自己的小日子过成了最好的样子。县治沙防沙工作站的古丽,她也是大学一毕业就回到故乡,从基层的乡村干起,把治理沙漠当成最好的事业,二十多年的历经磨难,因为成绩优越,被评为全国治沙防沙先进工作者,今年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走出城市,穿行乡村,更能看到他们说到的最美景色。
经过近三十年治理,侵袭的沙漠已从城边被远远赶走。每年30米的外扩绿植,沙地上已经遍是梭梭林、红柳树,新开垦出的红枣条田,平整的麦地,新建起的海水养殖中心,几位老兵倾尽家业打造的大芸基地,还有初显规模的胡杨景区,肯定是最好的!
还有最大的好,是八万且末人,硬凭着一份坚韧的胡杨精神,用一条宽大的绿色围巾,把年年移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紧紧围起,锁住了这条暴虐数千年的黄色巨龙。
读完这篇文章,不知你数了没数,我是不是用够了答应过他们的100个好?即使这样,还是觉得,我没能把这个全国县域面积第二大的西边小城,说的更好!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一日初稿于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