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实用范文 办公文秘内容页

关于主持人大赛的自我介绍

2025-04-30 10:14:28 原创 办公文秘 手机版

关于主持人大赛的自我介绍(通用29篇)

关于主持人大赛的自我介绍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观众:

  大家晚上好!我是3号选手,今年16岁,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学校举办的主持人大赛,虽然今次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类比赛,有少少紧张,不过见到这么多同学支持我,我放松了许多。

  从小我就喜欢舞蹈,所以在我13岁那年我就离开爸爸妈妈,一个人来到这里学习。虽然当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一想到众多的'艺术前辈都是好艰辛的坚持下来,所以我每次都是咬实牙关坚持过来,可能一会有好多难关还等着我,但是我是不会放弃的,因为不是还有大家支持着我吗?谢谢

  此致

  敬礼

关于主持人大赛的自我介绍 篇2

  记得初赛的时候,作为选手中年级最高的我们,在被初中的学弟学妹们亲切的称呼为“哥哥姐姐”时,心底突然就升出了一种淡淡的温暖。看着他们在舞台上用稚嫩的声音言读着篇篇文章,那初识梦想的眼神不禁令每一个人动容。我想他们天真的心应是快乐而激动地,而台下的我们则更多的是紧张与忐忑。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看着那么多优秀的选手登台演讲,突然觉得自己的信心被浇灭不少。好在朋友们一直在旁边给我鼓励,被她们握着的手一直是暖暖的。激烈的角逐之后,我如愿进入了决赛。但是仍然有一大部分选手被淘汰,然而他们却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沮丧和悲伤,取而代之的是乐观一笑,然后继续为那些进入决赛的选手喝彩。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同学,虽然这一步未能前进,但却并不意味着永久的失败。我想我被他们的心胸和乐观打动,胜利和失败也许对他们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仅仅是种尝试,但是这种精神却是豁达、令人敬佩的。

  记忆中,有很多场辨论会都出过类似的题目:口才与文才哪个更重要?如果仅就辩论而言,那答案不言而喻:自然是口才更重要喽。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把对手驳个体无完肤,无言以对,岂不快哉?可是从另外的角度看,洋洋万言倚马可待的才能也着实令人艳羡。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丁玲同志一枝笔,抵得三千毛瑟精兵。而鲁迅先生的杂文,更是凌厉如匕首,直逼要害,令所有敌手胆战心惊。如此,能说文才就不重要吗?所以,像所有的辩论题目一样,这个辩题到最后其实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我相信都是一个愿望:希望鱼和熊掌兼得,最好能同时拥有这两种才能。可事实上,既能口若悬河又能下笔万言的人,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并不多见。常见的恰恰大都是只专一能的人。

  因为书面语和口头语是不一样的,所表达的效果截然不同。嘴上功夫好便于交流,有亲和力,能给人留下直接而又深刻的映像,笔上功夫好能体现你的学识,而且表情达意上能做到意蕴深长。所以我要告诉大家:不要做口吃的作家,也不要做个手笨的演说家。可能大家会觉得这句话是人的一个理想的状态,但是我们也能套用一些数学语言,比如说“极限”,既然无法与之重合,那就让我们无限接近吧。

  昨天晚上,我问到我的一个室友,人在世上到底是所谓的“笔”要硬点还是“嘴”要硬点呢?他想都没想,就回答我,当然是笔要硬些,因为笔要写字,而嘴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呵呵!

  “讲”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出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语言风格特色,讲话的艺术水平等。但是,“讲”不能囊括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更不能代表一个人所具备的“德才能绩”的标准。“会讲”只是“基本功”,更重要的`选用人标准,不仅要看其是否“会讲”,还要“观其言,看其行”,评判其实际能力。诸如,组织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领导水平等。有的人无才却“会讲”,“嘴功”好而“做功”差,有的人有才却“茶壶里装饺子——有口倒不出”。有的人“嘴功差”却很有领导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嘴功”虽然不太好,但通过长期的实践锻炼,完全可以提高其“讲话水平”。

  再比如林语堂先生,有次应邀在一个聚会上作最后发言,他只说了一句话——绅士的讲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结果不仅引来满堂掌声,那句话后来还成了流布甚广的名言。

  同样,能说而不擅写的人,生活中就更多了。不信你随便去到哪个菜市场找上几名小贩,或者去北京街头找上几名 “的哥”,言语攀谈上,他们管保一个个都可以唾沫横飞,口吐莲花,但是如果你再让他们写点什么的话,恐怕就比六十岁老太生小孩都困难多了。

…… 此处隐藏10865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关于主持人大赛的自我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残雪(散文)
  • 养蟹的坎坷经历(散文) ——我的回忆录(七)
  • 梨花风起正清明(散文)
  • 二月春雪作飞花(散文)
  • 又见麻姐 (散文)
  • 春天的故事(散文)
  • 全家总动员(散文)
  • 思忆建德:山水美与古韵悠(散文)
  • 学写诗文(散文)
  • 惊蛰时光(散文)